硬齿面减速机常见问题

江苏省3060零碳路线图

发布日期: 2024-04-29 08:14:35 | 来源: 华体会登入页面

  “近零碳排放区”是一个需要政策引领、方案指导、产业协调、企业配合、金融托举的综合性复杂方案。“近零碳排放区”并不是不产生二氧化碳的排放,而是通过工艺升级、能源替代、碳排放交易等技术与金融手段,实现碳排放的削减与中和,接近近零碳状态。

  “近零碳排放区”的建设尚无先例可循,但在“双碳”背景下将会是未来各省市规划和建设的目标,将有力促进省市“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要精准把握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要求,坚持节约优先、高效利用,坚持科学稳妥、循序渐进,既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又确保按期实现“双碳”目标。

  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改善长江、太湖等生态环境,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加大生态环境巡查力度,以铁的纪律推动责任、措施落地落实,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要全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慢慢地加强绿色经济新动能,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低碳零碳负碳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突破,确保我省在绿色转型中始终走在前列,发展更有质量、更可持续。

  从国内看,我省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居全国前列,但与浙江、广东等兄弟省份相比,我省非化石能源资源禀赋、生态碳汇基础条件都相对较弱。从省内看,重化型产业体系、煤炭型能源结构、开发密集型空间结构的基本省情尚未根本改变,必须加快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真正把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推动实现江苏发展的凤凰涅槃。

  积极抢抓“双碳”行动蕴含的发展机遇。碳达峰碳中和涉及生产、消费、流通、投资、贸易等多领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一方面,将有力促进绿色低碳科学技术创新,持续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助力加快形成绿色经济新动能和可持续增长极。另一方面,将有序推动能源革命,提高能源自给率,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可持续性。同时,还将为碳市场、绿色金融等市场机制应用提供广阔空间,有效激发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绿色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江苏要顺应当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方向,主动抢抓绿色发展新机遇,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争取更大发展主动、拓展更大空间。

  江苏是经济大省、能源消耗大省。2020年,在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的特殊情况下,江苏省生产总值达102719亿元,同比增长3.7%,位列全国第二。2020年,江苏省成为国网系统首个用电负荷连续4年过亿千瓦的省级电网。全年全社会用电量6374亿千瓦时,增长1.7%;省内发电装机达到1.41亿千瓦,全国第三;光伏、风电、生物质发电累计并网装机分别达到1684万千瓦、1547万千瓦、242万千瓦,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天然气利用量307亿方,全国首位。

  从传统产业整体结构看,江苏省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的高碳特征突出,重工业长期占据经济效益主导地位; 煤炭使用依赖性高,高排放的煤炭占整个能源的一半以上。传统能源产业研产加销产业链固化,网状结构 稳定,产业模式路径依赖性强,壁垒难以打破。江苏省重点推进能源转型工作,以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替代传统高碳能源,并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同步优化。煤炭能源比重年年在下降,2019年首次低于50%;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比重逐年上升,2019年达10.4%,力争到2025年占比提高到35%。

  近零碳方面,2020年3月27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省政府关于推进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苏政发〔2020〕28号)》,其中,对推动近零能耗建筑示范给出了更强有力的支持举措,深入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推行绿色施工,积极稳妥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装配化装修,推广绿色建材,开展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试点示范。到2022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目标范围以内,清洁能源装机超过6500万千瓦,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98%。

  目前而言,江苏省尚未出台近零碳排放区相关实施方案与政策。我们通过收集全国31个省市近零碳排放区实施情况,将近零碳排放区形态大致分为区域、社区、园区、建筑、企业、校园。

  建筑作为高碳产业中常被忽略的一员,从全生命周期的方面出发,传统建筑行业因跨越钢铁、水泥、煤电等多个高碳产业,全行业碳排总量已超过全国碳排量的一半。想要实现中国的3060双碳目标,建筑业的碳减排至关重要。近年来,江苏省大力推进建筑节能、推广绿色建筑,提高绿色建筑精细化设计和绿色化运营水平,推动绿色建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也为江苏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实现作出了积极贡献。以

  为例,所采用的重型胶合木建筑是一种天然装配式建筑,其特点是预制率高、施工周期短、自重轻、保温隔热能力强,是零碳建筑的优选结构及形式之一。综合使用木结构技术、零碳技术、超低能耗技术、绿色健康技术,首次使用大规模直流电技术屋顶会发电,建筑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

  房屋顶面嵌入数千块光伏玻璃,提供清洁能源。玻璃为3层中空,能有效保温和隔热。而且全木装配式本身就是绿色建造手段,通过内部通风设计、屋顶天窗设计,可以让建筑内部对能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智慧化的用电控制,也会减少能源浪费。最重要的是,房屋顶面将嵌入数千块光伏玻璃,为建筑提供清洁能源。据测算,该建筑每年可发电24.1万度,在夏季用电富余之时可通过蓄电池储电,以备阴雨天使用。同时,多余电量也可为新能源车充电。

  绿色建筑应注重以人为核心进行碳减排,强调以人为本,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以建筑为载体,兼顾室内室外;以绿色和健康为目标,人和自然和谐共生;以我国国情为基础,因地制宜,经济可行。绿色建筑是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最优路径,是绿色城市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绿色生活、绿色产业的基础支撑。从建筑行业层面来看,健康建筑是绿色建筑更深层次的发展,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与绿色建筑相比,健康建筑的概念源于绿色环保,但又具有更深层的含义,它强调建筑如同健康生命体一般拥有自我调节,主动适应工程,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它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和协调是从静态到动态,从被动到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

  碳中和与建筑趋势的连接点应聚焦到主动式建筑上,主动式建筑不是中文字面 “被动房”的相对面或对立面,而是主张设计师和使用者在建筑运作时的状态下对建筑性能控制的主动性。包括在适应室内环境要求和室外自然环境变化时,为满足使用者需求,建筑本身就具有的主动感知、主动适应和主动调节能力。建筑的关键性能是如何通过主动设计策略赋予建筑本身的主动感知和主动调节能力,让建筑成为“活着”的建筑,从而适应室内外的环境变化,并持续满足使用者的健康舒适需求。

  BIPV产品,尤其是屋面光伏系统产品的出发点应是成为解决屋顶漏水通病、提高屋顶寿命的载体,而不简单地用发电量、单位系统造价作为核心指标。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建筑屋顶资源,并因此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技术思路被动式节能技术优先,主动式节能技术优化,补充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路径,实现建筑能耗与碳排双控,将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的理念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因地制宜地打造“健康、舒适、节能、环保、智慧”的现代幼儿园。

  该建筑被动节能设计对建筑物朝向、外立面设计、建筑体型系数、围护结构保温、开窗形式、内部空间(建筑夹层通风空间等)做到合理设计,增强建筑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降低建筑物冷热负荷的同时实现建筑内环境自调节,打造建筑物内部微气候,提高建筑的被动式性能。对于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物,加强外墙外保温利于降低空调负荷,同时通过合理的窗墙面积比保证既充分的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又避免建筑能耗损失,再辅助合理的遮阳措施大大降低夏季建筑物辐射得热。

  全体采用木结构形式设计,主材选用工程特性较稳定的胶合木,力学性能能够很好的满足大跨度设计需求。木结构建筑碳排放量远低于传统建筑,木材原料的生长过程具有天然的碳汇固碳作用,这是其他传统建材不能够比拟的,木材是“唯一真正天然和可再生的建筑材料”。

  该建筑被动节能设计,各照明场所选用高效灯具,开敞式不低于75%,办公等大面积照明场所灯具效率不低于70% ,功率因数不小于0.9。同时设置中水回用系统,进一步提升非传统水源利用,降低碳排放。设置智慧建筑能耗监控系统,集成能耗监测、水质监测、室内外空气质量监测、水暖电设备控制等功能,保证建筑机电系统的节能低碳运行。

  能源方面,设计了光储直柔光伏发电系统,屋顶安装了容量为15kWp固定式多晶硅光伏发电系统,并配合建设一套化学储能单元,每套24kWh磷酸铁锂电池。建设一套电源配电系统,用于对分布式电源和负荷进行组网运行,实现对各个就地支路的测量与控制,总系统运行模式通过设置可自动转换,光伏发电自发自用,与电网并网不上网。根据测算,该光伏发电系统理论年发电量约1.64万kWh(折合减少碳排放13275.8kgCO2e/a)。

  来源:原创 零碳基地 零碳工厂;南京知天下咨询双创服务平台 编辑整理仅供分享;沟通邮箱: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下一篇: 【48812】拼装多旋翼飞翔器需求的部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