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中国标准化发展时代之问

时间:2023-12-27 21:37:02 |  来源:华体会会员登录 

  标准是为了在一些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简要的解释是: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更多的诠释是:标准是国际通用语言;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据制高点;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最近权威性定位是:“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

  什么是标准化?标准化是指开展标准制定、组织标准实施以及进行有关监督管理的活动。标准是静止的,标准化是动态的;标准是平面直观的,标准化是丰富多彩的。标准化是“软法制”“柔性法制”,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什么是全域标准化?就是把标准化渗透、拓展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领域。但,绝不是“凑数”,不是牵强附会,不仅是以量取胜。2022年1月14日,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强调:标准作为一种制度、一种方法、一种手段,能应用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方方面面,但不是要求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制定标准,全域标准化不是泛标准。

  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驶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驶入“十四五”发展新阶段。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迎来百年华诞,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

  这一年,也是中国标准化事业的“大年”。2021年10月,以中央、国务院名义,颁布《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标志着中国标准化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纲要》描绘了新时期标准化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标准化事业发展趋势,鲜明提出“四个转变”,达到“四个目标”,强调“标准运用由产业与贸易为主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把“全域标准化深度发展”确定为2025年标准化发展四个目标之首。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中国标准思想萌芽于远古时代,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开启了标准化的历史帷幕。1840年战争之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羞”,中国标准与她苦难深重的民族一样饱经割裂。以铁路建设为例,东北采用的是俄国标准,沈阳到山海关采用的是英国标准,而日本占领辽宁后,沈阳到旅顺部分采用的又是日本标准。以钢铁工业为例,钢筋和钢轨是英国标准,盘条是德国标准,钢窗材料是比利时标准,滚珠钢是瑞典标准,铸铁管则是日本标准。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标准化事业掀开了崭新的篇章。70多年来,中国标准化经过了起步探索、开放发展、全方面提升的跨越。《纲要》正式提出全域标准化,让中国标准化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全域标准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持续追踪江苏省泰州市标准化工作,2022年元旦前再赴泰州实地调研,形成三点认识:一是全域标准化体现着理论和实践创新,是标准化领域拓展、融合、提质的重大变革。二是全域标准化内涵丰富,大有可为,是新时期中国标准化工作的正确道路和重点方向,已成为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三是泰州市大力推进全域标准化工作,已形成全域标准化的实践样本,“泰州经验”值得推广和示范。

  1月13日,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在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呈报的参阅件《从泰州实践把握全域标准化的内涵与走向》上作出批示:“这篇调研报告系统梳理总结了江苏泰州推动全域标准化工作的实践创新,具备比较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示范作用。在学习宣传贯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过程中,标准委要及时有效地发现、总结、推广各地方、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开展标准化实践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

  实践篇:1996年8月“扬泰分家”,泰州从扬州分离出来,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地级市之一。历史上的泰州,秦称海阳,汉称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唐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宋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楼”。人们尽知扬州繁华,但对身在扬州的泰州缺乏足够了解。近年来,因为标准化工作和质量工作,人们对泰州刮目相看。“祥泰之州、品质为尚”闻名遐迩,“标准泰州、品质泰州”成为城市名片的双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标准化工作慢慢地增加,涌现许多新探索、新经验。比较来看,泰州市标准化工作起步早、抓得实、创新好,更具典型性。调研组归纳为四个方面特点。

  ——一个信念,矢志不渝。近年来地方领导普遍加大交流力度,2016年以来泰州市委主要领导先后更换5次。但不管谁当“老大”,抓标准化工作认知一致,力度不减。泰州在全省率先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的品质泰州建设领导小组,把标准化等相关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市(区)、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各部门、各行业的标准化工作积极性。2018年,泰州市委市政府以泰州市委1号文件,出台《关于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品质泰州的意见》,强调“促进标准化从生产领域向社会治理、公共服务领域拓展延伸”。2020年7月,市委市政府共同印发《关于推进标准引领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意见》,要求“充分的发挥标准‘温柔法制’作用,扎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深化升华品质泰州建设”,提出“传播标准化理念,普及标准化知识,推广标准化经验,推动全社会运用标准化方式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2021年9月,泰州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化品质泰州建设,打造更加靓丽的城市名片。一棒接着一棒干,一浪更比一浪高,“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扎实而鲜明。坚持高标准,推动高质量,已成为泰州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金标准”。

  从法规、政策和标准3方面形成标准化管理机制。法规方面,率先推出《泰州市标准化条例》,成为全国地级市首部标准化地方法规,从法律层面确立了标准化工作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地位。政策方面,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标准引领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意见》《泰州市标准创新奖管理办法》《关于推进专利标准融合创新的实施建议》等一系列具体政策举措,在全省率先设立标准创新奖,目前已开展两届,评出20个标准创新奖项目;将标准化专项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且呈逐年递增态势,2018以来全市标准化奖励资金达6000万元,努力打造全员参与、全面创新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标准方面,泰州牵头制定《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国家标准,并大力推广应用,形成支撑品质泰州的标准体系。法规引领、政策推进、标准支撑,三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了具有泰州特色的标准化管理机制。

  ——一条主线年,泰州市第五次党代会就明白准确地提出以打造“品质城市”为追求,将品质泰州建设列入全市“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在全域标准化实践中,泰州善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品质泰州”建设作为一条主线,聚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居民生活统筹推进五大领域标准化实践,系统思维,主次分明,促进标准化从生产领域向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乡村振兴等领域拓展。在此过程中,研制了《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逐渐成熟后形成江苏省区域标准,最后正式对外发布为《新型城镇化 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国家标准,该研究成果获评“2020年中国管理创新奖”。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务院参事张纲认为:“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创立了品质城市的内涵与定义,创建了城市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基于实证研究的探索创新,是对城市发展的定向、对质量强国的支撑、对标准化战略的拓展。”在泰州,标准化支撑、助力品质城市建设,在此过程中形成若干标准,许多上升为国家标准、省级区域标准,反过来指导和规范品质城市建设。标准既是品质城市建设的动力,又是品质城市建设的手段,还是品质城市建设的成果,如此交融渗透,相互支撑,让标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标准引领下的泰州,“全国首创”“全国率先”成果频出。2018年泰州市政府获得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是全国地级市中唯一获此荣誉的地方政府;2020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推进质量工作成效突出地方”,是全省唯一获此表彰的地级市;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开展标准化地方立法工作;相继获批创建国家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新型城镇标准化试点、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泰州靖江市是国务院综改办、国家标准委遴选的全国9家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标准化试点县市之一,2016年12月代表江苏省作全国大会经验交流发言。创建于2016年7月的“泰检易”,率先研制发布《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规范》省级区域标准,融合检验测试、标准计量、认证认可、质量管理、品牌培育、知识产权等手段,构建12家园区服务站,形成线上互联、线下协同的NQI“一站式”服务体系,在全国率先叫响“一站式服务”品牌。在2021年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验收中,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同志认为,“泰州探索了一条具有泰州特色的全域标准化之路,应当进一步总结提炼,形成示范”。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是“祥泰之州、品质为尚”大旗的高擎者,是荣获人社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表彰的先进集体。在全域标准化过程中,他们以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良好精神情况,发挥了重要的动员、组织、协调、推动作用。

  “城,民之所盛也”。城市由人所创造,因人而发展,是人们集中生产、居住的场所,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城市精神反映着一座城市发展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2019年,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泰州市场监管、住建、水利部门大力推动,泰州市在1.4万平方米的海棠岛上建起了品质文化园,体现着“以人为本、以水为魂、以绿为韵、以文为脉”的水城水乡生态特色,是泰州品质城市建设、标准发展走向的重要展示平台,也是泰州市中小学品质衡量准则教育基地。在泰州,标准化效能日益显现,标准成为推动发展的“金钥匙”。“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泰州发展既有显绩,更具潜绩。总有一天,会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经过5年多的探索实践,泰州市标准化工作从尝到甜头到欲罢不能,充满了许多活力、富有张力、极具潜力。特别是2018年以来,全域标准化工作更呈现全新的发展态势。

  标准制修订全面提速,新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以及市级以上区域标准、团体标准达531个,年递增率11%。标准制修订主体更加多元,企业积极性持续高涨,协会团体、乡镇社区、事业单位、机关部门等全面去参加了,新制定的各类标准中,非企业类主体达141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标准体系结构更合理,农业、服务业、社会事业等领域标准大幅度增长,许多涉及乡村振兴、安全生产、社会服务等方面标准填补了全市空白。非工业类标准占比由2017年的30.7%,提高到2021年的49.7%。

  以标准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组织制定了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标杆意义的标准,逐步构建起一套充分彰显泰州地方特色的新型产业标准体系。全市主导制修订ISO国际标准6项、参与制修订2项,另有7项国际标准正在抓紧编制;推动4项国家标准列入国家标准外文版计划。在全国率先开展专利标准融合创新工作,持续推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指导企业建立专利标准融合创新机制,加强高价值专利转化运用,带领企业实现科技创新、专利创造、标准研制“三同步”。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专利标准融合创新企业209家,推动1655项专利转化为1432项标准。用标准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制定《不锈钢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指南》地方标准,为兴化市戴南镇不锈钢产业绿色专项、创新发展提供了“一揽子”解决方案。积极争取全国减速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15个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落户泰州。

  以品质乡村建设为目标,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为手段,通过“公司+基地(标准)+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培育兴化香葱、泰兴白果、海陵奶牛、靖江香沙芋、河横稻米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区22个,培育省级农业标准化试点25个,全市制定国家标准和省农业地方标准68项,市农业地方标准225项。靖江市通过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标准化试点,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1189”模式,靖江经验转化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导则》等3项国家标准。江苏洋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生猪养殖为基础,以沼气发酵为连接,以果蔬苗木种植为补充,将生猪养殖与果林园艺有机结合,形成了生态养殖生猪全流程标准化的“洋宇模式”,先进经验转化为《产业帮扶“猪-沼-果(粮、菜)”循环农业项目运营管理指南》国家标准。泰兴黄桥镇祁巷村开展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推动现代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有效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姜堰区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建设,建成区、镇两级农村产权标准化交易中心,组建产权交易平台,为农村土地流转标准化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坚持推进标准化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标准化向综治、城管、营商环境、安全生产等方面创新拓展。先后制定发布《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剧毒化学品托管服务规范》等地方标准,提升企业安全水平。2020年疫情期间,及时制定发布农贸市场、餐饮服务单位、单位(学校)食堂、食品生产企业新冠肺炎防控操作规范等5项地方标准,公勺公筷使用规范上升为省地方标准。2021年8月,在全国率先发布实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 无疫小区建设管理规范》地方标准,推动建设无疫小区,巩固防疫成果。立足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制定实施《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市区73家农贸市场已按照标准要求完成新建和提档升级改造工作。

  将“营商环境标准化”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全国率先出台《优化营商环境 标准体系要求》地方标准,相关职能部门细化制定了一批专项地方标准。市市场监管局编制的《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规范》地方标准,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获省政府通报表扬;市行政审批局出台的《容缺受理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明确政务服务容缺受理事项清单,相关事项审批时间大幅缩减;市住建局制定《施工图一窗式联合审查服务规范》等地方标准,创新实施“大数据O2O审图”,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审图效率提高50%以上,审图时间压减至10个工作日以内。

  抓住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建设契机,创新建立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发布15项基本公共服务系列地方标准。推动标准化工作从品质城市建设向下延伸到品质部门、品质乡村、品质社区,最终落脚到品质家庭这一社会“最小细胞”,形成一条脉络清晰的以品质为中心的全域标准化路线。海陵区兴业社区开展国家社区助残服务标准化试点,建成集康复理疗、文化娱乐、日间照料和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帮残助残标准化服务平台,建成全省首家“残疾人幸福家园”。制定《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填补全省医养结合服务标准的空白。发布老年人助餐、助浴系列地方标准,提升老年人助餐、助浴点建设和服务质量。针对农村聚餐食品安全难题,全国首创研制《农村(社区)聚餐点建设规范》《农村(社区)聚餐点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建成标准化“阳光宴会厅”(集体聚餐点)200余家。在全国首创《“城市港湾”建设与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全市建成71个融城市管理、便民服务、市民休闲教育、党建传播展示于一体的服务综合体。对泰州早茶等地方美食制作技艺进行提炼和固化,制定靖江蟹黄汤包、五味烫干丝、鱼汤面等26项地方标准,让正宗泰州味有了传承和推广的媒介。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标准化事业加快发展。1978年5月,国家标准总局成立;1979年7月,国务院颁发《标准化管理条例》;2001年10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2006年10月,首届“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颁奖;2008年10月,中国成功当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常任理事国;2015年1月,中国专家正式当选ISO主席;2015年3月、12月,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6年9月,第39届ISO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发来贺信;2017年11月,新修订的《标准化法》正式颁布,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2019年10月,第83届IEC大会在上海召开,国家主席习发来贺信;2021年10月,《纲要》颁布实施,这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放眼全球、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

  2021年10月14日,市场监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工在出席2021年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时强调:要深刻领会《纲要》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准确把握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以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以标准支撑高效能治理,以标准促进高水平开放,以标准保障高品质生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是全国标准化工作的主管部门,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承担着地方标准化战略组织实施和标准化推进工作。

  当代中国,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全域标准化持续发力。这是中国标准化发展的时代命题。

  如何认识全域标准化的历史方位?标准化与任何一门学科一样,有着它自身发生发展的过程。远古时代有了标准化思想的萌芽,手工业生产基础上有了古代标准化,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生成了近代标准化,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产生了现代标准化。1901年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组织——英国标准学会(BSI)成立,194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建立了相应的标准化管理机构,1978年成立国家标准总局。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入世、党的十八大,中国标准化经过起步探索、开放发展、全面提升的跨越。全域标准化是标准化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标志着标准已成为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成为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越来越发挥着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秦始皇最早以标准化理念治理国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管理体制,奠定了大一统的治理基础。当今,标准从技术工具层面向国家治理基础性制度跃升,这似是一种回归,也体现螺旋式上升。全域标准化作为概念,是一个新提法,但这种趋势早已出现。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其战略目标中明确提出:“让标准无处不在”。近年来,中国标准从生产、贸易等经济领域不断向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延伸,全域标准化的提出是标准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全域标准化的拓展范围,落实在“一高”促“五高”,即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支撑高效能治理、保障高品质生活、促进高水平开放。《纲要》对全域标准化的正式提出,让中国标准化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全域标准化的体现,一方面是拓展广度,让标准化全面融入科学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绿色发展、城乡建设、社会建设以及政府管理等方面,建成推动高质量发展、全覆盖的标准体系。另一方面是发掘深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大力实施标准化助力重点产业稳链、新产业领航、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工程,深入开展城市、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养老和家政等标准化专项行动。《纲要》提出了七大工程、五项行动和30多项制度机制创新,无一不是全域标准化的发力点。研读《纲要》,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全域标准化是覆盖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各领域的标准化,是体现推动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体现中国特色标准化管理体制的标准化,是与“总体水平大幅提升、开放程度显著增强、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一并列入2025年发展目标的标准化。全域标准化的内涵,在泰州市标准化实践中都能看到。泰州市标准化协会高希兆告诉调研组:“我和同事们在学习《纲要》过程中,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泰州市这几年标准化工作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路径有许多与《纲要》要求相契合。”

  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顾维中说,全域标准化在江苏各地都有探索,大家对全域标准化的理解不断深化。关于泰州实践,他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从组织推进来说,主要发挥了党委政府领导作用、牵头部门主导作用、相关部门协同作用、广大企业主体作用。二是从社会氛围形成来说,做到了上下联动、条线联动、板块联动、软硬联动。三是从把握全域要义来说,试点探索、典型推广、体系构建、模式总结不可或缺。四是从重点难点来看,逐步变自发行为为自觉行动、从标准到标准化、从点到线到面、从碎片到系统,要强化系统观念、系统思维。这些都是“泰州实践”的经验之谈,为全域标准化工作提供了借鉴。泰州市市场监管局总工程师孔春红告诉调研组,标准是“温柔法制”,时任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讲过,写进泰州市委市政府的文件之中。在调研组召开的研讨会上,泰州市人工委、姜堰区政协、泰州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泰州市标准化院、泰州市标准化协会、泰州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扬子江药业集团、汤臣(江苏)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洋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江苏靖江互感器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海企化工仓储股份有限公司等方面代表,从各自角度阐述了对标准、标准化、全域标准化的理解。泰州实践告诉我们,全域标准化,需要全民意识、全员参与、全程贯穿,需要党委政府坚强领导、市场监管部门勇于担当、各部门密切联动。《纲要》提出:“到2035年,全面形成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开放融合的标准化工作格局。”这既是目标要求,也是工作举措。

  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实践磨砺反哺理论。全域标准化是多年来探索积累的结果,体现着全局观念、系统思维,富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看似寻常,弥足珍贵,应当拓展深化、提炼总结,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国家治理,从“道”来看,一靠德治,二靠法治;从“器”来看,一是法律,二是标准,一硬一软,一刚一柔,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标准全生命周期的理论探索与管理实践。《纲要》提出要深化标准化运行机制创新、强化标准实施运用、加强标准制定和实施的监督,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以标准实施为例,过去是无标可用,现在是有标不用,有标难用。《纲要》强调标准化要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不仅要对标准的研制进行布局,更要加强标准的实施和监督,让标准真正“活”起来、“化”下去。推进全域标准化,在制定上要努力缩短标准制修订周期,在实施上要努力完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活动中应用先进标准的机制,在监督上要健全覆盖标准制定、实施全过程的追溯、监督和纠错机制,逐步形成和完善全域标准化理论体系。

  “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时代潮流滚滚向前。一个全新的名字,全域标准化,在21世纪30年代的中国大地叫响、扎根。人们思考它、诠释它、推动它,汇入中国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洪流。(执笔:贾玉奎)


下一篇: 驱动智慧生活 传动美好中国
上一篇: 2020年我国减速器职业最新方针汇总一览